图册展示
艺术品
艺术百家
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艺术与设计
刘元堂书法集
刘元堂墨迹
fm201101
111111
113
上一页 1 下一页

兰老师

163

兰老师






17岁那年,兰老师高考落榜,到诸往公社大龙口初级中学作代课老师,教初一《植物》。


那年我12岁,初一(一)班学习委员。常年留着光溜溜的秃头,习长拳拳法,崇拜电影《少林寺》中的武僧。人生理想是当一个相声演员,擅长单口相声,曾在公社文艺表演中得过一等奖一次、二等奖两次。


开课不久,兰老师选我作《植物课》代表。这个活儿,我喜欢。实话讲,是因为喜欢兰老师。最喜欢兰老师走路的样子,高挑的身材,左右轻盈的摆动,像起伏的波浪。也喜欢兰老师的嗓音,有点柔,有点甜,像广播里的播音员。兰老师的五官,似乎没有特别好看的,甚至眼睛也细细的,但这并不妨碍同学们认为她“好看”、 “很俊”!。


乳山是个好地方,北面是连绵山区,南边是浩渺黄海,中间是平缓丘陵。大龙口初中位于乳山西北的马石山脚下。乳山的母亲河——乳山河,发源于马石山,然后蜿蜒百馀里,在乳山口入海。兰老师的家,就在入海口处的一个渔村。海边的姑娘,自然带了灵性与豁达,让山区的孩子们,隐隐感到兰老师有点“特别”,甚至兰老师略带海味的口音,都深受学生的喜欢。


作为山区初级中学,教师的配备并不齐全,老师的素质也高低不一。比如当时缺历史老师,便请数学老师代课。教数学,那位老师是公社数一数二的好手。但历史,他并不擅长。将《儒林外史》的作者吴敬梓读作“吴敬辛”,这是他教给我们的。幼时所学,往往根深蒂固。后来上大学,“清代文学史”课上,老师读作吴敬梓,我竟怀疑老师读错了。又如语文老师喜欢体罚学生,经常用木棍打学生手心,令学生心惊胆战。兰老师却不这样,她实行鼓励措施,凡是有进步的学生,她会给予特殊的奖品:她老家好吃的海产品,如蛤肉干,蛎肉干,海带丝等。山区的孩子,很少吃到美味的海鲜,学习积极性大增,成绩自然随之上升。


作为课代表,与老师接触的机会较多,便会多得一份儿。兰老师用一块蓝色的小手绢,将好吃的包了,偷偷塞给我,叮嘱道“不要说啊!”吃完,我又将手绢偷偷还回去。那种“偷偷”的感觉,蕴含着无比的幸福感。


自幼生长在海边的兰老师,对于山里的植物,没我熟悉。《植物》课本上,有一种“蕨菜”,兰老师没见过。我俩约好,周日去山里采来做标本,以备讲课用。


山那边,是海阳县,这边是乳山县。两县交界,山高谷幽,布谷鸟在远处叫了几声,又飞走了。很少进山的兰老师,兴奋无比。兰老师上身是当时很时兴的乔琪沙面料小褂,百褶领子下系着两条彩色飘带,下身穿宽松的兰布裤子,脚穿白色篮球鞋。依然是高中生的打扮。边爬山,边给我讲她的故事:她父亲是一位乡村中学老师,有着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,认为“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”。母亲生她的时候,得知又是一个闺女,父亲竟然一周没回家看望母女俩。父亲对她们四姐妹极其严厉,认为女孩子要有贞节观,要守身如玉,要遵守三从四德,做一个传统的贤惠女人。她的母亲,是一位温顺能干的渔村妇女,不仅在海上养了很多牡蛎,而且将家里打理得井然有序……


蕨菜发出毛茸茸的细芽,蜷缩在山涧岩石缝隙间,羞答答的,让人生怜。每发现一丛,兰老师都要欢呼。她大惊小怪的样子,已经全然没了老师的威严,而像邻居家读高中的姐姐。突然,一条灰色的蛇从蕨菜草丛中,蜿蜒而出,受到惊吓的兰老师猛然抱住我,她的脸庞伏在我的头顶,一股好闻的清香扑进我的鼻孔。自小见惯了蛇的我,立即把兰老师推到身后,用手中棍子去击打那条蛇,蛇遁身而去。兰老师抚摸着我光溜溜的脑袋,说,“行!像个小男子汉!”


返程休息时,一片干枯的草坪上,我俩席地而坐。初春的太阳,照在脸上,温暖和曦。兰老师问“元堂,你知道我为何这样偏爱你吗?”我摇摇头。兰老师说:“最初,是因为你学习成绩好,调皮,可爱!后来,你把铝壶拿到班里时,我看出你是一个能为别人着想的孩子!”是的,当时大龙口周边村子的孩子,都是自带午饭。学校的条件简陋,寒冷的冬天,同学依旧要喝井里的凉水。我的家境略好一些,让父母买了一把铝壶,放在教室火炉上烧水,中午与同学们一起喝。


“我要是有你这样一个弟弟,该多好!”兰老师深情地讲,我点点头,心里想,我要早日长大,长得比兰老师高,我要保护兰老师!

初二时,兰老师开始教我们班英语,我依然是课代表。兰老师的英语发音,比其他老师都要准。全班学习英语的积极性,较初一大有提高。20年后,我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,能获得66分的成绩(国家线43分),与兰老师当年的教育不无关系。

一次学校选拔书法好的学生抄写黑板报。自小喜欢练字的我,当时已是小有名气。但最终被学校淘汰,理由是我的字虽然好看,但太草率,不宜写黑板报。委屈的我,落了泪,去找兰老师,兰老师说“怎么不像男子汉了?不管选上与否,我都喜欢你的字,下一步把正规字写好,不就行了?”

我与兰老师的关系,日益亲密,像真的亲姐弟。我们关系的“不一般”,已经不是秘密,每一位老师与同学都知道。我的学习用品,大部分是兰老师给买的。我父母过意不去,也会让我捎一些小礼物给兰老师。兰老师会给我父母捎来一种蠓子虾酱,是乳山口湾特产,每年产量极少,曾作为清廷贡品,深受皇帝喜欢。这种虾酱,味道香美,却无半点腥气。至今想来,依然有垂涎之感。

那段时光是愉悦的。但世上幸福的时光,总是太短暂。初二下学期,接近期末的一天,兰老师偷偷告诉我,她可能要回高中复习,重新参加高考。果然,几周后,兰老师的父亲来到学校,带走了兰老师,也带走了全班同学恋恋不舍的心。临行,兰老师把我喊出教室,塞给我一本《柳公权玄秘塔碑》,说:“好好学习,好好练字,与老师一起努力!”我看得清楚,兰老师眼里擎满泪水。

那年暑假,我也转学去了三十里外的育黎联中。自此,我与兰老师失去联系。

三年后的七月,我在乳山第一对虾养殖场实习。乳山口湾,棋盘一样布满万亩虾池。对虾养殖,是很辛苦的营生。我的宿舍在8、9号虾池南端,是一个支起的军用帆布帐篷,里面只容下两张床。每逢雨天,外面下大雨,床下便淌成河。我将兰老师送的那本《柳公权玄秘塔碑》,藏在枕头底下,以防被雨淋湿。天晴空闲时,拿出来读读帖,或在海边滩涂上以指画沙,临临帖。

嘴边长满青涩的小胡子,喉结倔强地凸出,嗓音越来越像父亲,低沉有力,满身的肌肉块……这些变化都告诉我,自己已步入青年。时常会被工友们拉去喝酒。喝酒的乐趣,是听他们吹牛。工友老贵说,他们村有两个老渔民,冬天不能出海,相约到码头的渔船上看看。其中一位,提了两瓶乳山老白干,那是52度的烈酒。可是,没有下酒菜怎么办呢?他们在船头寻到一颗锈迹斑斑的钉子,钉子常年泡在海水里,浸满了咸味。一位喝一口酒,把钉子放在嘴里吮吮,然后交给另一位吮吮,如此这般,一颗钉子,两瓶酒,两个人度过了一个下午。

身旁年龄稍长的工友王师傅,拿起白色的大茶缸灌了一口酒,用左袖口抹了抹嘴唇,说:“这故事听你讲了好几遍了!我把你的丑事,讲给小刘听听吧!去年的某一天,养殖场东边滩涂上,有三个赶海的胖老娘们,又粗又胖那种,五、六十岁光景!我们的老贵同志啊,在养殖场两个月没看到女人,他想方设法凑近去看看,回来告诉我,三个老女人都美若天仙!哈哈! ”

老贵也笑了,对我说:“你别听他瞎说。但他切切实实地告诉过我,有一年他三个月没离开养殖场,回家后,突然发现猪圈里的老母猪竟然是双眼皮,俊着哩!”

他们讲的并非全是笑话。养殖场职工,是清一色的壮实爷们儿。因为离家远,假期又少,职工们大多时间在虾池边度过。这里距周边的村落,有很长的一段路。并且是集体所有,禁止外人进入。所以他们连续几个月,见不到女人,是很正常的事儿。

有一天,老贵兴奋地告诉我:“咱们场来了两个实习的大学生!有一个女的!”这真是天大的好消息,我俩骑上自行车,飞奔到场部。远远地,我看到从化验室走出一位穿红衫的高挑姑娘,走路姿势有些左右摇摆,这种姿势太熟悉了,我的心猛然提到了嗓子眼,难道是兰老师?

果然是兰老师,气质高雅的兰老师,凸凹有致的兰老师,兴奋,羞涩,自责,当我红着脸,磕磕巴巴叫出“兰老师”时,她早已认出了我。“长这么高了!” 她感叹道,右手下意识要去摸我的脑袋,大概意识到我与她已是一样高时,立即缩回去了。继而心痛地讲:“哎呀,又晒得这样黑!当年的小胖和尚,变成非洲人了!”气氛马上缓和下来,笑,溢满了我俩的脸。与兰老师一起来实习的男生,是兰老师的男友,大学同班同学,青岛市里人,带着一副金边眼镜,白净,斯文,外加几分高傲。兰老师把我介绍给他时,他非常用力地握握我的手,眼角飘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戒备。

到池边采水样时,兰老师会到我的帐篷里看看。她看我笔记本上的字,表扬我进步很大。顺手把我要洗的衣服,带走洗净。第二天捎来,我闻闻,有一股好闻的香皂味儿。我那时候饭量很大,八两大的馒头,一顿要吃一个半。我的饭票显然是不够的,兰老师会把节省的饭票给我。初中时幸福的感觉,在荒凉的海边重现。

清晨五点,太阳在海平面渐渐升起,一跃一跃的光,映在乳山口万亩虾池上,碧蓝的水面,折射出道道火红的光,光芒万丈,天海一色。一位身着白色裙子的姑娘,提着取水箱,迎着灿烂的朝阳,婀娜地走在笔直的池间小路上,每一步,都有些摇摆,与海浪几乎同样的节奏。我终于明白兰老师为何会以这种姿势走路,因为她是大海的女儿。

一个漆黑的夜晚,兰老师带着男友与我,在虾池南的滩涂上照螃蟹。这是海边孩子最喜欢的事情,她曾在课堂上给我们讲过。落潮了,平缓的滩涂上,一只只小螃蟹,穿梭着寻找食物。用灯光一照,它们便老老实实地待在原地,不敢动弹。兰老师男友负责用手电照,她提着水桶,我去捡螃蟹。一个小时功夫,便满了桶,桶里发出淅淅梭梭的声音。随着三人接触时间越来越多,我发现兰老师男友会像防其他工友一样防我,比如三人走在一起,他总会把我与兰老师隔开。偶尔,会瞅我一眼,有威胁、警告的意思。对于这种举动,我很不满,但又理解他。渐渐地,我故意躲开兰老师,关系似乎开始疏远起来。

秋天收虾的季节,兰老师快要返校了。我故意请假回了一趟老家,避开了分别的场面。

第二年六月底,我因一手漂亮的钢笔字,被分配到乳山劳动局。兰老师分配到乳山海边的海盐镇政府,负责指导全镇的水产养殖技术。她的男友,则留在青岛。

永远不能忘记,1991年7月2号上午11点,我照例给兰老师打电话。接电话的变成另外一个人,她告诉我:以后不要给兰老师打电话了,她调走了!

这怎么可能呢?前一天我们还通过电话,兰老师说有人给她介绍一个男老师作对象呢!我立即借了一辆摩托车,飞奔到海盐镇政府,憨厚的看大门老大爷说,兰老师一大早就匆匆离开了!

乳山县城不大,消息传得风快。回到办公室,同事给我讲了一个笑话:昨天夜里,某位镇长捧着一小截舌头,跑到县医院,求医生给自己缝上。医生问舌头如何掉下来的?他写道“自己摔跤磕掉的”,医生笑了,自己牙齿咬掉的,弧度应该朝里,而您这是朝外……


后来得知,咬掉镇长舌头的是兰老师。


兰老师从此杳无声迹。这些年,我四处打听她的消息,有人说她去了深圳,有人说她呆在大连,还有人说她到了美国。直到今年暑假,一位在公安局户籍科工作的同学,居然帮我联系上了兰老师的三姐。她告诉我,兰老师现在过得很好,只是不愿提及过去……


今年,我48岁,兰老师应是53岁了!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2020年9月12日于南京





分享到:
图册展示
艺术品
艺术百家
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艺术与设计
刘元堂书法集
刘元堂墨迹
fm201101
111111
113
上一页 1 下一页
图册展示
艺术品
艺术百家
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艺术与设计
刘元堂书法集
刘元堂墨迹
fm201101
111111
113
上一页 1 下一页
图册展示
艺术品
艺术百家
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艺术与设计
刘元堂书法集
刘元堂墨迹
fm201101
111111
113
上一页 1 下一页
图册展示
艺术品
艺术百家
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艺术与设计
刘元堂书法集
刘元堂墨迹
fm201101
111111
113
上一页 1 下一页
图册展示
艺术品
艺术百家
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艺术与设计
刘元堂书法集
刘元堂墨迹
fm201101
111111
113
上一页 1 下一页
图册展示
艺术品
艺术百家
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艺术与设计
刘元堂书法集
刘元堂墨迹
fm201101
111111
113
上一页 1 下一页
图册展示
艺术品
艺术百家
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艺术与设计
刘元堂书法集
刘元堂墨迹
fm201101
111111
113
上一页 1 下一页